勤耕不辍育英才 传承岐黄结硕果——我校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侧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代表我校在比赛中取得佳绩的是药学系2013级中药专业赵媛、张雪艳两位同学。在学校和省级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选拔中脱颖而出以后,两位小姑娘一边为争取到参加全国比赛的名额兴奋不已,一边为自己肩负的压力感到丝丝担心,但她们始终抱定一个信念,既然代表学校参赛,就一定要明确目标,刻苦训练,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为学校争光。
闪亮奖杯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也超乎寻常。两个月的集训对于赵媛和张雪艳来说十分艰难,一方面,专业课程非常紧张,在训练之余,她们要腾出时间来完成日常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实习在即,她们还要为实习单位的选择、实习前的准备而忙碌。然而,赵媛和张雪艳没有退缩,她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挥汗如雨地训练了60多个日夜,感到枯燥时就变换训练项目,觉得疲惫了就相互加油鼓劲,在寂寞与坚持中一点一点积聚能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终,她们用毅力、勤奋、汗水浇灌出璀璨的胜利之花。
当谈到比赛的收获时,两位同学表示,成绩要归功于学校的培养和老师的指导,但比赛让自己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技能,锻炼了能力,而这些将成为她们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倾囊相授传技艺,丹心热血沃新花
大赛结束后,药学系王晓阁老师被评为“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回忆起手捧奖状的刹那间感受,王晓阁说:“当时既喜悦又后怕,喜的是自己的辛苦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怕的是几位获奖选手的分数十分接近,稍有不慎便会在名次上相去甚远。”的确,在高手云集的全国比赛中,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一点,王晓阁在为学生做指导时,总是特别注重细节的把握,从药材的选取到调剂的用具,她都要亲自挑选,仔细验证。为了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她四处打听,几经周折,于正式比赛前10天在通州购得一口与比赛用锅一模一样的铸铁炒药锅,为选手在中药炮制项目中获得高分增加了砝码。
在备战大赛的日子里,王晓阁和整个团队一起开启了“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一边维持着日常教学工作,一边与时间赛跑,予以比赛选手悉心、全面的指导,饿了就去学校食堂买点吃的,累了就和学生一起聊聊天缓解疲劳……对比赛选手,王晓阁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爱护,不仅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倾囊相授,还在她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陪她们聊天,和她们交心,以朋友的身份耐心细致地做她们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比赛现场经历了高考家长般忐忑、焦虑、担心、期待的心情后,王晓阁带领着她的学生捧回了本次大赛的最高奖。
通过本次比赛,王晓阁深刻感受到团队的荣誉和自身的使命,大赛虽然落幕,但她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她说,自己不但不能因为成绩失去了奋斗的动力,还应该将此次成绩的取得作为起点,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地坚守在三尺讲台上,继续培养高素质中医药技能型人才,为学校赢得更多的荣誉。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有一群人在默默付出,此次大赛优异成绩的取得也不例外。指导赵媛、张雪艳参加比赛的是一个由5名教师组成的团队,他们中既有资深的药学系主任黄丽萍、副主任赵宝林,也有青年教师赵波、王晓阁、刘学医。工作中,他们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利用各自所长为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心理调适等方面辅导。
正如赵宝林副主任所说:“团队的大部分指导老师都非常年轻,工作任务紧,家庭责任重,但为了比赛,他们毅然放弃了休息时间,以校为家,不计名利地默默付出。即使是没有指导任务的教师、辅导员、实验员也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协调、后勤等工作,为团队的老师和同学提供生活、工作便利。”黄丽萍主任表示,比赛荣誉是整个参赛团队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成果,也是药学系全体师生多年来勤耕不辍、积极探索的结晶,更是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证明。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得力;指导教师爱生敬业,无私奉献;比赛选手勤学苦练,全力以赴,在这样的背景下,好成绩的取得就显得那么顺理成章。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结束了,赵媛、张雪艳已经奔赴实习岗位,投入到新一轮的挑战中去,指导她们比赛的各位老师又重新回到课堂,用一片丹心、满腔热忱继续哺育着求知若渴的杏林学子,而本次大赛也将会载入学校的发展历史,在推动药学系乃至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任嘉佳/文 赵波、金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