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中医基础学》教学大纲点滴
《中医基础学》教学大纲
(供中医专业使用)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中医基础学》是中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本课程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的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病因病机、诊法、辨证、疾病的防治原则等,是学习中医学其它各门课程的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中医诊断和辨证等基本技能,并牢固树立热爱中医科学、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专业思想。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大纲适用于中医专业使用,教学目标围绕课程性质和任务制订,致力于为学习和掌握中医学各门具体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中医学的特点;阴阳五行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和生理功能;经络的概念、组成、生理功能;病因的概念及各种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疾病的发病机理、病变机理及病程演变机理;四诊的基本内容及其临床诊断意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要领;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理解中医独特的思维方法;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经络的分布、走向、交接与流注;精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体质的概念、形成、分类以及体质学说的应用;病因辩证和气血津液辨证的基本内容;中医预防医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措施。
了解中医学形成发展概况;经络的循行、主病和临床应用;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特点及基本内容;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正确运用中医基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的方法,具备对常见典型中医病证进行确切辨证的能力。熟练掌握望、闻、问、切四诊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能正确应用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及气血精津液理论分析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会进行简易的中医实验操作;具备对后续中医课程的学习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巩固专业思想,树立热爱中医、献身中医药事业的志愿。
初步掌握辩证思维方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对待中医学理论。具有良好的医学道德及刻苦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能力目标】
具备应用阴阳学说说明和分析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的能力。
能初步应用五行学说说明和分析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教学内容】
第一节阴阳学说
1.阴阳的概念和特征: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的基本特征—阴阳的普遍性、关联性、相对性、可分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防治。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五行的概念、特性及归类。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生克制化,五行的异常关系。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