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官方网站 信息公开网 欢迎您!今天是 2024年11月02日  星期六

安博官方网站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

 作者: 肖唯  发布部门: 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9-04-20  点击数: 


 

一、学校概况

安博官方网站是一所拥有近60年办学历史、根植发展中医药教育事业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于被誉为“皖江明珠、创新之城”的安徽省双核城市——芜湖,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就业环境和创新发展环境。学校所在的弋江区高校园区,比邻长江,傍依奥林匹克公园和国际会展中心,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

学校现为教育部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长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及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安徽省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会理事长单位。

学校设有医疗系、药学系、康复保健系、护理系、口腔医学系及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等教学系部,开办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中药学、药学、护理、中医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含中医养生旅游方向)、医疗美容技术、口腔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29个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学校现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省级特



色专业、骨干专业、示范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5个,省级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16门,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创新实验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24人,省级卓越技能型人才计划2项,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

2018年,学校面向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全日制专科在校生8948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30人,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7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19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学校下辖2所直属附属医院、1个安徽中药资源研究所、1个天然药用植物园和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及稳定的实习基地123家。学校附属中医医院(芜湖市中医医院)创立于1958年,在中医界素有“江南中医一枝花”的美誉,为“全国首批示范中医院”、“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拥有4个国家级重点专科,6个省级重点专科, 7个市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病,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4个,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5个。学校附属口腔医院(芜湖市口腔医院)是目前皖南规模最大,集口腔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口腔专科医院,是安徽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单位,芜湖市口腔医学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央财政口腔公共卫生项目单位,被国家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多次命名为口腔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2018年,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师生医护员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进一步规范,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进一步充实,文明创建进一步深入,附属医院进一步壮大,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招生情况

2018年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合理安排招生宣传、严格招生录取管理,坚持“公平、公正、平稳”原则,严守教育部“三十条禁令”等相关规定,招生生源数量和质量趋于稳定,招生总体情况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一)招生专业情况

2018年学校实际招生专业数为17个,学校依托各系重点专业及专业群招生,除此之外,结合国家“十三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继续加大对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健康管理、医学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等健康类专业的投入力度,目前学校健康类专业人才培养卓有成效。招生专业及规模见表1。

表1:专业招生计划表

所在系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医疗系

620103K

中医学

220

医疗系

620104K

中医骨伤

130

医疗系

620401

医学检验技术

150

医疗系

620403

医学影像技术

280

医疗系

620801

健康管理

(中医健康管理方向)

90

药学系

620301

药学

260

药学系

620302

中药学

260

药学系

590202

药品生产技术

150

药学系

590204

药品质量与安全

120

药学系

590301

药品经营与管理

150

康复保健系

620105K

针灸推拿

220

康复保健系

620501

康复治疗技术

200

康复保健系

620404

医学美容技术

(中医美容方向)

230

康复保健系

620803

中医养生保健

80

康复保健系

620803

中医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旅游方向)

80

护理系

620201

护理

600

口腔医学系

620405

口腔医学技术

80

 

(二)招生情况

1.分省招生计划完成情况及报到情况

我校在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计划为3300人,其中安徽省2617人,外省683人(2018年安徽省74所高职高专出省计划为5586人,我校占12.22%);录取3280人,其中安徽省2632人,外省648人,计划完成率99.39%;报到2922人,其中安徽省2360人,外省562人,报到率89.09%。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录取、报到情况见表2。

表2:2018年各省计划、录取、报到情况统计表

省份

计划数

录取数

报到数

计划完成率

报到率

内蒙古

50

50

48

100.00%

96.00%

天津

10

10

9

100.00%

90.00%

辽宁

30

30

26

100.00%

86.67%

江苏

20

5

5

25.00%

100.00%

浙江

130

130

114

100.00%

87.69%

山东

20

20

16

100.00%

80.00%

安徽

2617

2632

2360

100.57%

89.67%

河南

40

38

38

95.00%

100.00%

海南

20

20

20

100.00%

100.00%

广西

40

37

30

92.50%

81.08%

贵州

20

20

9

100.00%

45.00%

陕西

20

12

11

60.00%

91.67%

四川

60

58

43

96.67%

74.14%

新疆

35

37

31

105.71%

83.78%

黑龙江

30

31

30

103.33%

96.77%

甘肃

30

30

25

100.00%

83.33%

江西

20

19

17

95.00%

89.47%

吉林

30

30

29

100.00%

96.67%

山西

30

28

23

93.33%

82.14%

青海

20

17

16

85.00%

94.12%

合计

3300

3280

2922

99.39%

89.09%

 

2.录取分数线

我校安徽省最低投档线为文科446分(本科486),理科358分(本科432),录取新生中有47人分数超过本科线。19个外省中,辽宁、新疆文理科录取最低分超过本科线,贵州、甘肃文科平均分超过本科线,河南、海南理科平均分超过本科线,其余省份文理科最低分均远超当地高职高专录取分数线,外省中共有181人超过本科线。各省、市、自治区录取分数线见表3。

表3:各省、市、自治区录取分数线

序号

省份

文最高分

文最低分

文平均分

理最高分

理最低分

理平均分

二本文

二本理

过线

人数

省控

专文

省控

专理

1

内地新疆班

370

292

331

352

265

286

398

363

0/0

333

328

2

安徽

516

446

459

444

358

383

486

432

40/7

200

200

3

内蒙古

422

359

391

352

197

309

399

336

7/1

160

160

4

浙江

555

436

484

(浙江不分文理)

490

55

344

5

江苏

241

235

238

280

250

265

281

285

0/0

248

228

6

天津

207

198

202

285

178

208

390

374

0/0

130

130

7

辽宁

509

465

482

440

402

412

461

368

15/15

180

180

8

河南

470

415

421

468

362

381

436

374

3/9

200

200

9

山东

486

459

474

419

389

402

505

435

0/0

170

170

10

广西

434

291

344

373

278

306

403

345

3/1

180

180

11

陕西

459

334

381

350

245

318

467

425

0/0

160

160

12

海南

542

453

509

500

474

484

497

488

6/4

280

280

13

贵州

512

470

480

393

364

371

477

379

3/2

200

200

14

四川

497

463

478

487

388

419

492

458

6/3

190

180

15

江西

418

373

387

390

284

326

496

447

0/0

160

160

16

新疆

406

356

369

367

324

333

353

310

18/18

200

200

17

黑龙江

392

344

362

356

318

331

406

353

0/1

160

160

18

山西

441

201

378

397

257

314

476

432

0/0

150

150

19

甘肃

433

325

381

372

325

353

380

370

8/1

180

180

20

吉林

411

216

303

433

215

311

432

405

0/1

150

150

21

青海

369

342

359

334

203

264

377

334

0/1

200

200

 

3.录取考生基本情况

我校录取的3280人中(报到2922),男生889(报到765),占27.1%,女生2391(报到2157),占72.9%;城镇应届715(报到635),城镇往届207(报到190),农村应届1630(报到1425),农村往届728(报到673),城镇考生占28.1%,农村考生占71.9%,应届考生占71.5%,往届考生占28.5%;汉族3165(报到2823),16个少数民族共115(报到99),其中维族24(报到21);90后1973(报到1771),00后1307(报到1151)。

4.分类考试招生情况

2018年分类考试招生计划300人,其中面向普通高中招生计划240人,面向中职招生计划60人;学校划线后到校参加考试人数为318人,其中面向普通高中242人,面向中职76人;学生网上确认录取173人,其中面向普通高中125人,面向中职48人,报到169人,报到率为97.69%。

 

三、教学改革

(一)专业设置

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把中医药职业教育落实到基层医药卫生事业人才需求的基本点上,延伸到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拓展点上。深入研读、分析国家出台健康产业、养老服务等相关政策与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体系。目前,学校已构建起以医护类专业群、药学类专业群、医学技术专业群为代表的数个专业群。通过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带动新兴专业集群发展,形成了“优先发展医学专业、努力拓展药学专业、逐步完善技术专业、积极探索健康产业相关专业”的专业结构体系。

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调整中医药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培养具有深厚中医理论功底和扎实临床实践基础的实用型中医临床人才,着力培养中医药健康服务创新人才”; “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开展中医特色康复”“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的要求,对接国家、安徽省、芜湖市医药产业、健康产业,学校着力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一方面,在传统优势专业对接医药产业服务上,学校建设有省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专业、护理专业,省级药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示范专业中药学专业,培育一批职业道德高尚、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专业技能过硬、优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在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专业对接健康服务产业上,我校作为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长单位,积极开展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研究,梳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紧缺专业、紧缺人才类型和数量,摸清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并从中医药职业教育的层次、专业和类型结构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推动设立健康管理等6个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专业,填补了国内中医药健康管理专业空白。2016年中医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等专业全国率先招生,对省内外养生保健机构、亚健康调理机构、养生旅游产业、医养结合等人才需求起到支持作用。学校专业建设成果情况见表4。

表4:学校专业建设成果一览表

专业类

专业名称

建设成果

临床医学类

中医学

省级特色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中医骨伤

省级特色专业

针灸推拿

省级特色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计划

药学类

中药学

省级示范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计划

药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护理类

护理

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护理(中医护理)

省级骨干专业

医学技术类

医疗美容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

医学检验技术

省级骨干专业

康复治疗类

康复治疗技术

省级骨干专业

药品制造类

药品生产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

药品质量与安全

省级特色专业

 

 

(二)人才培养方案

大健康产业背景下,中医药作为独具特色的健康资源与服务技术,市场需求颇为紧俏,而当前中医药健康服务类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了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学校推进“中医药健康类”专业创新创业育人模式,培养适应中医药健康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学校依托现有专业优势,进行“中医药健康类”专业内涵的改造与提升。对中医学、针灸推拿、中药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医疗美容技术等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植入中医药健康类课程模块,突出适应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根据专业人才岗位需求的能力标准级别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教材建设为抓手,牵头与全国27所中医药院校专家教授共同编写,出版教材63门。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并参与健康服务与促进类新专业的设置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学校完成中医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旅游)等三个新专业的申报工作,并于2016年在全国率先招生,填补了中医药健康产业人才的空白。

积极完善由院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状况,结合我校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学校以搭建校企共建实战平台等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全程融入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契入点,完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工作。

(三)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形成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组建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吸纳企业、行业、学校、政府的专家和学者参与指导专业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动态,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2.校企合作,多层次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为适应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校企、校行、校校、校政”合作,依托现有的专业,增设中医药健康服务类课程模块,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如在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中增设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未病学、中医健康教育等课程模块;护理专业中增设养老护理、康复护理、中医护理技术等课程模块;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增设老年康复、养生保健、中医传统康复等课程模块;在中药学专业中增设中药材种植养殖、保健品开发等课程模块;在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中增设中医药膳学、中医养生学、中医美容学等课程模块。见图1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情况。

 

图1  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情况

1

 

 

 

 

 

 

 

 

 

3.校企合作,建立“多元协同”育人机制

在“多元协同”理念的引领下,有机融合安博官方网站和校外企业力量,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类专业与企业、行业、其他高校、政府管理部门合作,建立多元人才共育机制。

(1)“多元协同”建设优质师资队伍

校行企联合,按照培养、引进并举的原则,优化中医药健康服务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聘任国医大师李济仁、长江学者叶文才等专家教授为特聘教授,遴选张宏、储成志、汪荣斌等年轻教师,跟师学习、传承其学术经验。鼓励校内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临床、生产、科研等社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制定人才“柔性”引进政策,按照人才培养方案需求,遴选行业先锋、名医名师、能工巧匠,通过互培互聘打造了一支78人的校外兼职师资队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2)“多元协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学校与山东绿叶(芜湖)制药有限公司共建央财支持的生物制药实训工厂;与安徽生物肽有限公司共建中心实验室;与芜湖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省级药品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安徽浩研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共建省级养老护理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安徽三递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共建中医健康管理实训中心;与香港朝晖美容集团南京朝晖美容连锁有限公司共建中医美容实训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共同研究制定实验实训项目,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和各项技能大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多元协同”举办中医师承的现代学徒制教育

以院校教育为基础,增加了师承教育,创新性的回归中医传统教育。让学生跟随名老中医学习,举办跟师拜师活动,名老中医承担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指导,围绕中医内、外、妇、儿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重点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和实践技能操作能力等,增强学生学习中医兴趣,训练中医思维,并能够熟练运用中医思维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处理,不断提高临床技能,坚定服务中医药健康产业的信念。

(4)“多元协同”开发共享课程资源

依托诺康国际健康产业集团、香港朝晖美容集团、瑞谷春角健康研究院、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委会、安徽省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会、芜湖县、繁昌县人民政府等政校行企,共同开发实战性的创新创业项目、共建信息量丰富的网络共享资源,保障中医药健康服务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的有效实施。

(5)“真诚合作、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双方优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学校与芜湖先声中人药业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战略合作协议,并在校中心实验室建立校企共建实验室,实验室目前运行良好。在此基础上芜湖先声中人药业有限公司和我校就教科研项目及学生勤工俭学岗位,实习岗位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拟定了多个合作方向。此外学校以中心实验室为共享服务平台向芜湖张恒春药业有限公司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其《逍遥丸、桂附地黄丸2个品种的质量研究》项目提供服务。

(四)职业技能竞赛

学校秉承“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赛促改,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理念,组织并参加多项技能大赛,利用比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真正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2018年学校开展校级技能大赛9项,如医疗系开展的医学影像技术技能大赛,康复保健系开展的针灸推拿大赛、康复技能大赛、美容技法大赛等,药学系开展的中药技能大赛、药品检测技能大赛、基础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等,护理系开展的护理技能大赛、护理礼仪大赛等。2018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药技能大赛,获得个人三等奖1项;参加2018年全国卫生职业院校口腔技能大赛,获得了个人单项二等奖1 项、单项三等奖1项;参加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技能大赛,获得个人单项三等奖2项;参加2018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中药技能大赛个人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护理技能大赛个人全能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8年度,我校共有890人次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其中101人次获得奖项。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具体情况见表5。

 

表5:2018年度学生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情况

职业技能等级

比赛名称

比赛项目数

获奖人数

参与人数

国家职业技能大赛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药

技能大赛

4

1

2

2018年全国卫生职业

院校口腔技能大赛

4

2

2

2018年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技能大赛

4

2

4

省级职业技能大赛

2018年安徽省职业院校中药技能大赛(高职组)

4

4

4

2018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

5

2

3

校级职业技能大赛

第二届医学影像技术

技能大赛

3

6

65

中药技能大赛

3

10

160

药品检测技能大赛

3

10

120

基础化学实验技能

综合大赛

5

16

120

第七届针灸推拿临床

技能大赛

2

10

60

第九届康复技能大赛

2

10

40

第十四届美容技法大赛

3

6

120

护理礼仪技能大赛

3

12

120

护理技能大赛

4

10

70

 

(五)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建设理念,按照培养、引进并举的原则,把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大力推进“双师”工程、“团队”工程等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1.做好师资引进工作

学校根据事业发展、专业建设的需要,将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科学制定师资引进计划。学校每年向市编办、市人社局申请使用编制计划(含附属机构),2018年,学校共申请34个编制计划全部用于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业教师和临床教师的引进。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师资招录信息,深入各大院校毕业生洽谈会现场考核、现场面签,参加芜湖市事业单位人员招考、规范招录程序、严把质量关。2018年引进1名副教授、1名博士生及硕士研究生10人(含附属机构),力争形成以优秀硕士为主体的师资骨干队伍和以博士为主体的后备人才队伍。同时,学校已制定《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实施办法》,旨在广泛吸纳校外优秀专家、学者和杰出人才,到校引领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科研团队组建等工作,促进我校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2.全面加强师资培养力度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形成学校领导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和系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全过程,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常抓不懈。

(2)加强新入职教师培养、培训。每年组织约30余名新入职青年教师(含附属医疗单位的临床教师)参加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班,学习《教师法》、《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必修内容。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修订了《安博官方网站教师“青蓝工程”实施办法》,完善“青蓝工程”培养模式,建立“老带新”培养机制和定量考核机制,从思想政治素质、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有效地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4)鼓励教师终身学习。学校修订《安博官方网站教职工在职学习管理规定》,按照鼓励学习、按需培养、学用一致、统筹安排原则,鼓励教师在职参加学历学位教育、赴本科院校访学、赴国外学习。在管理规定施行一年的基础上,2018年,学校结合实际,对文件进行了补充,出台了《安博官方网站教职工在职学习管理规定补充条款》。

(5)重视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训和培养工作。对于中青年骨干教师、校级专业带头人及培养对象、省级专业带头人实行遴选、培养和动态管理机制,全方位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师资培养运行机制,2018年,学校对原有的骨干教师文件进行修订,出台了《安博官方网站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办法(修订)》。2018年,派出约200人次教师参加各类师资培训项目(含国内访问学者、国培、省培、教育部网络培训、行业培训、专项培训等项目)。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系列文件精神,加强对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临床骨干教师队伍的遴选与培养工作,着力打造一支既能治病救人又能教书育人的临床骨干师资队伍,为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打造良好的基础。

3.进一步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在构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的同时,注重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校制定并严格执行《关于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暂行办法》。通过有计划、分批次逐步实施,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临床、生产、科研等社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把行业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学校每年派出约30—40名教师赴医疗卫生单位和药品生产企业参加一线实践学习,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校实践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学校在注重提高校内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紧抓附属单位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和培训工作。学校将临床教学管理机构和临床教研室建立在临床一线,并将附属机构中临床教师与校内医学教师结对、组建“一帮一”双培互学小组,发挥他们各自在理论与实践的优势,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校鼓励、引导临床医师参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并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积极推动附属单位临床教师双职称评聘工作,充分发挥附属医院在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目前,我校共有200余位教师经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指导中心审批,获得“双师型”教师证书(含附属单位)。

4.做好兼职教师培养、管理

为充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要求,学校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兼职教师培养办法》的管理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从研究院所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科研一线引进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实践工作经历和技术专长的高素质人才以及行业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根据其专业技术职务不同,分别聘为兼职讲师、兼职副教授、兼职教授,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要求。2018年,学校共聘请了77位校外兼职或兼课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以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六)信息化教学资源

学校围绕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目标,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以构建和完善数字化校园,大力推进全校师生对校园网资源的有效应用;加大现代教育技术建设资金投入,2018年学校完成了42间多媒体教室的一卡通及设备更新项目工作,实现了教室内手机无线同屏功能,方便教师利用各种APP教学平台开展课堂互动教学,同时对摄录播教室进行了部分硬件升级,建设了精品课程站群系统。图书馆继续保持专业文献资源建设经费投入,以教学和科研工作需求为导向提供资源保障服务。基于软硬件资源的投入为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视频点播系统、图书期刊检索系统、精品课程站群系统这三类资源目前均在学校网站主页设置了快捷登录入口,教师可以在校内或校外登录VPN后访问并使用这些教学资源。视频点播系统包括外科、诊断、中国针灸学、康复保健、护理等多个学科共计286个视频教学资源。图书馆订购了万方医学期刊数据库、CNKI、联图医卫、环球英语、人卫资源库、超星电子书、畅想之星电子书、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博看期刊资源库等图书期刊资源供检索使用。为了方便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维护,新建了精品课程站群系统,并通过国家规定的信息系统二级定级测评,迁移并新建设了累计21门校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网络选修课程,方便学生进行查阅和学习。这些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校园网内互联互通,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拓展了师生教学的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进一步扩大了资源使用效益和示范影响作用。

为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职业教育融合,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与研讨会,如“2018年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建设暨信息化教学研讨会 ”和 “2018年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暨安徽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赛项说明会”。组织教师参加2018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和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两个赛项,并获得省级三等奖2项,二等奖1项。

(七)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根据中医药职业技能培养和各专业建设的需要,统筹规划,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目前,校内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职业教育生物制药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8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2个;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等共120多家校外实习基地。

1.对接生产过程,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

校内实践基地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行建设,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专业与行业共同建设实践基地的方法和途径,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方面,不断优化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实验实训基地专兼职人员的管理与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教学管理水平,实践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运行。另一方面,持续增加资金投入,2018年学校向市财政申请9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更新,进一步提升学校实验实训条件。为了进一步保障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口腔技术等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顺利有序的开展,2018年学校对部分实验实训室进行资源整合,规划新增医学影像虚拟仿真实训室、口腔数字化技术实训室各1个。目前,学校已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15个,各类实验实训室140多余间,建筑面积达103376平方米。

2.推进校企合作,强化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各专业紧紧依托学校所在的区域优势,积极开发校外实践基地,建立与行业紧密结合、运作良好的校外实践场所。校外实践基地除了配备专职指导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外,还聘请了实习单位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骨干作为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管理、教育、技能培训及考核工作。与校外实习基地多方位全面合作,提高实践教学带教能力,开展优秀带教老师和优秀实习生评选工作,结合三次毕业实习检查,召开实习单位实践教学研讨会,规范实习管理制度,激励毕业生重视实习,实习质量得到进一步的稳定与提高,确保校外实习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八)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从制度建设入手,强化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目前已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修订)》《教学秩序巡查制度(修订)》《教学检查制度(修订)》《二级教学秩序巡查制度》《学校听课制度(修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修订)》《教师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修订)》《学生学习质量评估办法》《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教学例会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修订)》等,努力为创新教学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依据《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修订)》及其配套制度,学校严格按照“过程检查-评估评价-反馈整改”进行环形管理,形成了一套体系完善、运行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运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时反馈整改。学校围绕质量管理、质量监控、信息反馈等环节,认真开展两级教学秩序巡查、三期教学检查、各类听课、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评价、质量评估评价等活动,有效改进与提升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九)教学诊断工作

根据教育部和省厅等相关文件精神,建立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教学工作诊改组织机构。学校召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推进会和督查会,按照《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学习材料汇编》要求深入推进诊改工作。同时,梳理各项教学制度,先后修订了《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奖励暂行办法》《教学督导条例》等制度。组织学校部分教师参加信息化培训,参加2018年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举办移动教学应用培训,组织《手机应用——蓝墨云班课在教学中的运用》等讲座,推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制定《学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管理暂行办法》,举办学校2018年信息化教学比赛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举行“说专业”、“说课程”诊改竞赛,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着力查找专业、课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制约性环节,通过自我诊改、自我发展、自我创新,不断促进专业质量提升。

根据教学诊断工作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部署完成智慧校园项目建设中信息标准、公共数据平台、身份管理平台、应用管理平台。机房改造项目建设和等级保护安全建设项目已完成并进入验收阶段。依据校园信息化三年建设规划,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形成了网上报销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和教务管理系统等几个成熟的建设方案。

 

四、学生发展

(一)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2018年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面向相关专业在校学生,完成了3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开设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2期,培训、鉴定学员1102人次。学生职业技能鉴定情况见表6。

表6:2018年职业技能鉴定统计表

序号

工种/证书名称

等级

发证机构

鉴定数

1

按摩师

高级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55

2

美容师

高级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08

3

美容师

中级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393

4

养老护理员

中级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346

合计



1102

 

由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政策调整,我校职业技能鉴定所中医药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大幅缩减,致使学生“双证书”获取率降低。2018年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医疗美容技术、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为69.68%(护理专业执业护士资格证书未计入证书获取率统计)。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见表7。

表7:2018年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统计表

序号

专业名称

毕业

生数

无等级

比率

中级

比率

高级

比率

取证率

1

护理

779

713

91.53

319

40.95



40.95

2

针灸推拿

284



32

11.27

252

88.73

100

3

医疗美容技术

231



36

15.58

195

84.42

100

4

康复治疗技术

223



223

100



100

合计

1517

713

91.53

610

40.21

447

29.47

69.68

为丰富我校学生的证书种类,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关于请推荐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的函》(人社职司便函〔2018〕)58号)函件精神,学校积极申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开展保健按摩师、养老护理员、公共营养师等工种的技能等级培养工作,目前项目正在审批中。

(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自实施《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办法》以来,加大对教师和学生的奖励力度,为学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相关比赛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全校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注重教师创业指导水平的提升,先后选派4名教师参加全省创业模拟实训师资基础班、提高班培训,5名教师参加中原地区医学类院校创新创业论坛暨医学创新创业实物指导师资研修班,更好的指导学生创业实践,为创业教育服务。组织学生参加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我校选送的作品《绿色多工能教学微芯片的研发》获创意设计类三等奖,《用于GMP生产中间控制的药物快速测试系统开发》获生产工艺革新与工作流程优化类三等奖。举办安徽省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园初赛和学校第九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创业设计大赛。通过比赛,全校征集26个项目,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筛选和后续指导,对入选的14个优秀项目进行分批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通过各系广泛宣传,积极选拔、推荐优秀创业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鼓励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倡导“引进来,送出去”,利用学校资源引进新兴产业,组织学生参与创业,同时扶持一些孵化成形的项目,面向市场,让创业项目更好的发展。为了更好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树立创新创业典型。积极收集我校优秀毕业生创业典型事迹,在学生中开展创业励志讲座宣传,通过学生创业成功事迹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三)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主动适应市场需求,面向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医疗机构、社会康复保健机构及中药行业,培养中医养生、医疗、预防、保健以及药品生产、营销、检验、配剂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操作型、保健服务型中医药专门人才。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人际沟通等多方面教育,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组织开展多项素质教育活动。学校坚持把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传承中医药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积极开展医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创造能力统一的实用型医学人才。

1. 学生素质教育活动

学校2018年度组织各系学生参加文化、体育、社会实践活动和项目60余个,参与学生2600余人次,获奖1200人次。学生素质教育活动情况见表8。

表8:学生素质教育活动情况一览表

类别

2018年度(人次)

备注

各类文化、体育、社会实践活动项   目

国家级

10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

省级


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市级

120

芜湖市大学生禁毒辩论赛

芜湖市“向上向善好青年”提名

芜湖市高校电子竞技比赛

社团成员参与的市级比赛

校级

2600

校第五届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校级各类文体、社会活动项目

学校思想政治素质各种荣誉

优秀团员、团干

826


新发展党员

74


五四红旗团支部

21


星级志愿者

1350


志愿者服务队

19


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96


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12


 

2. 学生获得奖助学金情况

学生获得国家各类奖助学金情况见表9。

表9:学生获得国家、企业各项奖助学金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2018年度(人次)

奖金金额(元)

1

国家奖学金

5

40000

2

国家励志奖学金

250

1250000

3

国家助学金

1918

5754000

4

校级奖学金

2822

972200

 

五、服务贡献

(一)毕业就业

学校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全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分管领导坚持召开每周一次的就业工作例会,及时解决就业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实行融教学合作、管理参与、订单培养为一体的办学模式。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巩固就业基地。大型校园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相结合。全年,全校共接待 300余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提供就业需求岗位 7000余个,积极为毕业生搭建择业平台。加强就业信息网和网络建设,拓展网络服务功能,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加大网络招聘和就业服务力度。积极探索使用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建立就业供求信息共享机制。完善毕业生签约和就业统计制度,加强就业工作督查。严格执行教育部“四不准”规定,做好毕业生签约工作。由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进一步完善就业统计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严把质量关,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规范就业统计工作。健全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核查制度,逐级开展就业统计自查、核查工作。在学校就业工作年度考核基础上,把各项政策措施和年度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作为检查重点,定期开展就业工作检查。对就业工作薄弱环节加强督促和分类指导。加强毕业生就业状况动态监测,执行各系毕业生就业状况月报告制度。

1.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分析

2018年我校毕业生3176人,就业2910人,初次就业率为91.62%,其中专升本148人。学校2018年度初次就业率见表10。

表10: 2018年度初次就业率统计表

系部

专业

毕业生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医疗系

中医学

248

229

92.34%

中医骨伤

101

94

93.07%

医学检验技术

167

157

94.01%

医学影像技术

286

261

91.26%

系部合计

802

741

92.39%

口腔医学系

口腔医学技术

36

36

100.00%

药学系

药学

336

319

94.94%

中药

228

220

96.49%

中药制药技术

63

60

95.24%

药物制剂技术

113

109

96.46%

药品质量检测技术

81

77

95.06%

系部合计

821

785

95.61%

康复保健系

针灸推拿

284

261

91.20%

医疗美容技术

231

227

98.27%

康复治疗技术

223

206

92.38%

系部合计

738

694

94.04%

护理系

护理

779

653

83.83%

合计


3176

2910

91.62%

 

2.2018届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

随着安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校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我校毕业生在安徽省内就业比例达到70.49% ,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1。

表11: 2018届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一览表

区域

毕业生数

区域

毕业生数

安徽

2239

天津

5

北京

42

上海

5

河北

5

江苏

78

浙江

115

福建

3

山东

14

广东

4

海南

28

山西

21

江西

12

河南

35

湖北

5

湖南

1

内蒙古

63

广西

28

黑龙江

25

陕西

8

甘肃

45

青海

19

四川

41

新疆

21

辽宁

25

吉林

47

贵州

8



 

3. 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我校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18年毕业生基层就业学生达50%,服务中小型企业学生比例达83.2%,国家骨干企业就业学生达1.04%,具体见表12。

表12: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单位性质

人数

比例

单位性质

人数

比例

机关

12

0.43%

其他企业

1579

56.92%

高等学校

3

0.11%

部队

9

0.32%

中初教学单位

8

0.18%

农村建制村

4

0.14%

医疗卫生单位

1035

37.31%

城镇社区

17

0.78%

其他事业单位

65

2.34%

待就业

231

7.27%

国有企业

21

0.76%

自主创业

7

0.22%

三资企业

20

0.72%

升学

148

3.82%

 

4.2018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分析

学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专业对口率为90.13%。各系的专业对口率见表13。

表13: 2018年度各系毕业生岗位专业对口率一览表

序号

系部

专业对口率

1

医疗系

90.83

2

药学系

90.32

3

康复保健系

91.69

4

护理系

88.42

全校平均

90.13

 

(二)科技服务

随着学校不断强化科研先导地位,加大科研投入,凝炼科研方向,不断挖掘潜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已基本形成以优势学科为龙头、多学科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学术成果质量稳步提高,积极做好申报、协调和服务,组织召开动员会议、推进会议、课题项目评审等活动扎实有效,通过加强对申报项目的针对性指导,逐步提高申报质量,提升项目申报水平。组织完成了教育厅自然、人文项目推荐立项评审工作,完成项目结题验收,2018年我校立项科研项目共19项:校级科研3项其中重点一项,校级人文3项,省级自然重点项目8项,省级人文项目5项,结题项目12项,无论是立项项目的质量还是结题项目的数量均得到较大提升。

积极开展相关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彰显学校服务社会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积极向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科技特派员源于基层探索、群众需要、实践创新,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全力履行科技特派员的职责,强化科技服务意识,引导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单位整合生产要素,深入企业开展科技创业,推动创新实践深入开展。在科技特派员工作方面力求抓实抓细,做到出成绩、有特色,涌现出很多扎根在基层服务在一线的优秀科技特派员。此外在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政策支持下,学校与芜湖先声中人药业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战略合作协议校企共建实验室,用校中心实验室的先进仪器设备和高层次人才为企业的研究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实验室目前运行良好。在此基础上芜湖先声中人药业有限公司和我校进行了教科研项目及学生勤工俭学岗位,实习岗位等方面深入合作的探讨达成了进一步合作的意向。此外校中心实验室为皖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的《基于CYP2E1/NF-KB信号通路探讨二乙基亚硝胺择时诱导大鼠肝癌易感性的机制》项目,芜湖张恒春药业有限公司的《逍遥丸、桂附地黄丸2个品种的质量研究》项目,芜湖二院拟申请2018年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预实验项目等提供了技术支持,部分项目已在校中心实验室支持下顺利完成。吴剑等老师与芜湖康奇药业有限公司从2008年起即对药物的GMP生产中间控制中对药物快速检测技术的需求进行合作研发,2018年在校中心实验室的支持下,相关研究成果获得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全国三等奖和安徽省特等奖。同时校中心实验室结合勤工俭学同学的工作,累计为我校中药、护理等专业学生70余人(次)参与国家、省、市、校各级各类科研创新比赛提供技术支持,在相关支持下共申请发明专利3项(一项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其中三项已获授权)获得省、市、校级各级各类比赛奖项二十余项,成为我校教师和学生科研创新研究的平台之一。

(三)社会服务

学校继续教育以传统优势专业学科建设为根本,通过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题培训班等各类拓展性社会培训等项目,实现学校资源与行业、企业、社会共享,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能力。

1.举办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的精神,学校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办学条件,举办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积极开展安博官方网站成人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并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蚌埠医学院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科层次合作,学习形式包括网络教育、函授、自考助学、业余等。2018年我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际招生731人,涉及中医学等9个专业,其中高起专层次77人、高起本层次6人、专升本层次648人。目前在籍学员3109人,其中高起专层次1317人、高起本层次26人、专升本层次1766人。

2.开展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培训

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单位的联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2018年下半年与芜湖市残疾人联合会合作,开展了保健按摩、美甲等项目公益培训,并对参加省技能大赛的残疾人选手进行了强化培训。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8年安徽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文件要求,学校与芜湖市老年大学合作建设老年大学保健实训基地,并发挥学校资源优势,面向社区开展多期义诊、养生保健讲座等公益性活动。

根据人社厅《关于公布合肥机电技师学院等46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技师等级鉴定资格的通知》(皖人社秘〔2018〕150号),我校职业技能鉴定所于2018年成功获批美容技师等级鉴定资格,2019年将联合康复保健系密切联系美容行业相关企业以及学校历届美容专业毕业生,开展美容技师社会化考评工作。

完成2018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芜湖市公务员招录考试、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考试等万余人次的社会考试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弘扬中医药文化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机构,也是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策源地。我校坚持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以繁荣中医药文化为重点,完善机制,创新载体,丰富内涵,深入推进中医药特色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育人功能。

(一)优化文化传承顶层设计

高校的校训、校徽、校歌是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的体现,也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浓缩。学校校徽采用本草、太极(阴阳)鱼等中医药特色鲜明的文化元素和双手、太阳等生机蓬勃的自然元素,具有很强的视觉张力和文化意蕴,体现了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中医药文化内核。校训“厚德 博学 济世 日新”集中彰显了学校办学理念,体现了现代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观、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以及学校在办学中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校歌《大爱飞扬》充分反映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追求,展现了中医药高专人昂扬向上、努力拼搏、团结一致、共创辉煌的决心和毅力。学校“以人为本、尚德重技、创新服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集中体现了现代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观、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通过理顺机制、完善制度、细化措施,将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渗透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服务中,将文化传承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影响和塑造师生道德规范、行为态度的主导价值取向,进一步增强师生文化自信。

(二)建设中医特色校园环境

学校历来重视环境对人品质的熏染陶冶,积极营造带有浓郁中医药文化色彩的校园风光,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品位的提升和细节的雕琢。学校在建筑风格上,注重徽派特色,凸显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校园绿化上,形成以中医药草本为主体的“大药苑”格局;校园景观上,融入中医药元素,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育人无痕、润物无声的功能,力求做到“建筑显徽韵、绿化有药用、景观显人文、氛围造岐黄”。此外,校园内玉兰路、香樟路、银杏路、丹桂路等路名,既体现了校园自然环境特征,又呈现出中医药文化特色。杏林广场上的名医名家铜像,图书馆前以神农氏、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中医药大家为代表的“中医魂”雕塑以及随处可见的中医药文化石、励志石等,都显现出学校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学校还采取传统文化“上墙”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物化、固化,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办公楼、图书馆等墙上的中医名医画像、中医经典著作节选以及图书馆大幅瓷画《伤寒论序》《中药诊疗图》《中药炮制图》等,发挥了校园文化育人无痕、润物无声的作用。学校中医药博物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校史馆、中国医史馆、中药标本馆组成,主题鲜明,馆藏丰富,特色浓郁,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现已成为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平台,在培育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弘扬优良学风校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提升文化活动育人功能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注重文化育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学校每月举行升旗仪式,定期组织党员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师生爱国意识,坚定师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结合重大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我的中国梦”、庆祝党的十九大召开、庆祝建党97周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家国情怀、爱国热情;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以及宣讲对谈活动,组织广大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导大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认同”。学校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利用道德讲堂等阵地,邀请“安徽好人”张娜等校园模范宣讲,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学校举办了科技文化艺术节、“5·12”国际护士节、“5·25”心理健康节、学生社团巡礼、宿舍文化节等主题活动,开展中医经典诵读、“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等比赛,组织中医药职业技能大赛等,将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让同学们在文化活动中提高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帮助学生稳固专业思想,养成良好职业素养。此外,学校还积极动员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开展医疗服务、助残帮困等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七、政策保障

(一)机制保障

学校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围绕《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 41 号令)等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师资管理、安全保卫等具体工作,2018 年先后制(修)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奖励暂行办法》《教学督导条例》《学校骨干教师遴选及培养实施办法》《学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办法》《学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为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二)经费保障

学校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统一领导,归口管理;收支统编,综合平衡;学校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学校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纳入预算。收入预算包括:财政拨款收入、财政专户管理非税收入、其他收入等。

2018年度我校收入预算项目包括:生均经费、学费、住宿费、职业技能鉴定、英语四六级考试、B级考试、计算机考试、成教费、合作培训收入、场地租赁费用、门面房出租收入、论文处理费和期刊发行费等。

根据“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预算编制原则,学校所有的经费支出都应纳入预算,且按照严格的程序审批。预算草案经批准后,财务处按相关规定及时将预算指标核拨到位。学校每个部门要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公务卡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招投标制度等有关规定。各项经费在执行中不得截留、挪用、随意改变项目内容、资金用途及扩大使用范围,不得随意调整经济科目细化预算、政府采购预算等事项,不得办理无预算、超预算经费支出。

同时,我校还制订了学校经费审批权限规定,加强对学校经费支出的管理,保障学校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

 

八、面临挑战

(一)质量标准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教育主管部门陆续推出《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职业学校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但是,目前学校质量标准建设还不完善,在实践教学与管理、课堂教学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没有制定完善的质量标准,结合当前学校正在推进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修订等工作,学校将进一步推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二)专业设置需进一步优化

国务院办公厅《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安徽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需抓住机遇,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需求,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推进中医药职业教育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深度融合。以优势专业为核心,带动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专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了“优先发展医学专业、努力拓展药学专业、逐步完善技术专业、积极培育健康产业相关专业”的专业结构体系。

三)专业服务区域经济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紧密围绕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结合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等自身专业优势,树立学校与市场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与需求对接的办学理念,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为路径,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环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紧紧围绕安徽省中医药健康产业产业发展和医疗机构、中药材种植基地及养生保健机构等建立产业技术联合体,推动科技、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向产业链关键环节聚集,打造服务特色,提升服务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保证。

 


 

附表1:计分卡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7

2018



1

就业率

%

91.59

91.62

2

月收入

3600

3800

3

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

%

89.46

90.13

4

母校满意度

%

99.79

99.85

5

自主创业比例

%

0.03

0.22

6

雇主满意度

%

99.79

99.8

7

毕业三年职位晋升比例

%

32.6

35.2

 

 

 

 


 

附表2:学生反馈表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一年级

二年级

备注



1

全日制在校生人数

3275

2880


2

教书育人满意度




(1)课堂育人

调研人次

人次

100

100


满意度

%

90%

88%


(2)课外育人

调研人次

人次

100

100


满意度

%

92%

89%


3

课程教学满意度




(1)思想政治课

调研课次

课次

36

/


满意度

%

86

/


(2)公共基础课(不含思想政治课)

调研课次

课次

12

10


满意度

%

91

90


(3)专业课教学

调研课次

课次

25

10


满意度

%

90

91


4

管理和服务工作满意度




(1)学生工作

调研人次

人次

50

50


满意度

%

94%

92%


(2)教学管理

调研人次

人次

50

50


满意度

%

93%

90%


(3)后勤服务

调研人次

人次

100

100


满意度

%

92%

88%


5

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时间

人日

8

5


6

学生社团参与度




(1)学生社团数

24

24


(2)参与各社团的学生人数

2581

299


 

 

附表3:资源表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7

2018



1

生师比

15.71

15.56

2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

30%

38.11%

3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元/生

7473.32

8767.57

4

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m2/

16.38

21.46

5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个/生

0.37

0.40

6

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

Mbps

210

210

7

教学计划内课程总数

339

364

其中:线上开设课程数

11

11

学校类别(单选):综合、师范、民族院校()

工科、农、林院校()

医学院校(√)

语文、财经、政法院校( )

体育院校()

艺术院校()

 


 

附表4:国际影响表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7

2018

备注



1

全日制国(境)外留学生人数(一年以上)

0

0

——

2

非全日制国(境)外人员培训量

人日

0

0

——

3

在校生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境)外实习时间

人日

0

0

——

4

专任教师赴国(境)外指导和开展培训时间

人日

0

0

——

5

在国(境)外组织担任职务的专任教师人数

0

0


6

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专业教学标准数

0

0


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课程标准数

0

0

7

国(境)外技能大赛获奖数量

0

0


 

 

 

 

 

 

 

 

 

 

 

 

 

附表5 服务贡献表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7

2018




1

全日制在校生人数

8866

8948


毕业生人数

3347

3176


其中:就业人数

3061

2910


毕业生就业去向:


A类:留在当地就业人数

271

262


B类:到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人数

0

0


C类: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人数

2115

2196


D类:到500强企业就业人数

17

21


2

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

万元

0

0


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

万元

0

0

提供产生经济效益的企业出具的证明,并盖财务章。

3

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

万元

52.8

62.3


4

技术交易到款额

万元

0

0


5

非学历培训到款额

万元

0

0


6

公益性培训服务

人日

0

10


主要办学经费来源(单选):省级()     地市级(√)

行业或企业()     其他()


 

 

 

 

 

 

 

附表6:落实政策表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7

2018



1

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13695

11176

其中:年生均财政专项经费

8699

8401

2

教职员工额定编制数

313

313

在岗教职员工总数

700

701

其中:专任教师总数

553

530

3

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万元

0

0

4

生均企业实习经费补贴

511

460

其中:生均财政专项补贴

511

460

5

生均企业实习责任保险补贴

0

12

其中:生均财政专项补贴

0

12

6

企业兼职教师年课时总量

课时

4108

4027

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164320

201350

其中:财政专项补贴

164320

20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