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推荐:
廉政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专栏

医痴王孟英

 作者: 管理员  发布部门: 监察审计处  发布时间: 2018-10-18  点击数: 


        图片1.png

 

王士雄,字孟英,清朝晚期人(1808年—1861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市)明清两代的我国南方地区城市发展人口集中,疾病流行明代276年中大疫流行64次,清代266年中大疫流行74次明永乐六年,江西浙江福建等地死者七万八千四百余人传统的伤寒法治这些瘟疫效果并不理想,当时的医家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来治疗这些瘟疫,产生了温病学说王孟英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一、平生知己

王孟英小时候家里把他送去私塾,希望能博取功名14岁的时候,他父亲病去世前嘱托人在世间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学医最有用,他就立志学医1822年他来到婺州一家盐务商号当了会计,白天忙货物进出,晚上自中医,披览医书,夜以继日,乐此不疲蚊帐顶都熏黑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也学有所成。

王孟英学医第三年的时候,遇到周光远。周光远当地的负责盐务的官员时年27岁一天他厕所出来,身上发冷出虚汗,嘴唇白,没有力气,躺到了地上医生来是痧症,要用芳香开窍的药物来治疗就在这时候,小伙计王孟英伸手去摸周光远的脉,脸色大变,他说脉微欲绝,这个时候用芳香开窍的药,人就危险了周光远心里清楚,让手人照小伙计说的去做,小伙计拿起胸前佩戴的一块四五钱重干姜,捣碎熬了一碗干姜汤,给周光远喝下去周光远喝下去后,嘴唇红润了起来,精神头也小伙计写下了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等方子,都是补气的,让人去抓了药,熬下碗汤给周光远喝了,周光远就恢复了周光远问了他的身世,赞叹不已,就把王孟英调到自己的手下,当作自己的弟弟来看待此后逢人就讲,附近好多的患者来找王孟英求诊

七年后,王孟英回到杭州没有多久周光远追到杭州来了原来周光远传染上了疟疾,在婺州“大为医人所误”拖延了一个多月,本来白胖的一个人瘦成麻杆了,一会儿冷一会儿热,总是呕吐,吃不下东西。王孟英开了不换金正气散,周光远喝完三剂就好了。王孟英又给他开了些调补身体的方子,服用以后,身体就恢复。第二年的秋天,周光远疟疾再次发作,找出王孟英的方子,三剂药喝完后病好了。王孟英开个方子,让他夏天的时候就服用上,提前防病。周光远按时服了,秋天就没有犯病从此以后,这个病也再没有犯过。周光远决定辞官定居在杭州,跟王孟英住在一起

周光远回到杭州就赶上了瘟疫,结果也被传染发病的时间在晚上开始上吐下泻,腿抽筋,等到第二天早晨叫来了王孟英,脉搏都快没了,眼睛陷进,耳朵聋了,嗓子哑了四肢冷了,还出虚汗王孟英认为病危了,立即浓煎参汤,给周光远灌下去,然后开了补气去湿的方子,煎了喝补上阳气,让身体自己恢复功能在喝了一付药后,周光远的症状开始减轻王孟英就调整了方子,在调理十来天后,周光远就康复了。后来太平军打来了,王孟英逃回海宁老家,周光远被围在城里,再次病倒,很快就去世了这是一段令人感慨的医患关系,孟英数次拯救了周光远的生命,在王孟英生活最困难的阶段周光远帮助了他,帮助王孟英出版了一本书,并且在王孟英的书里留下了他自己的病案 

二、抵御瘟疫 

周光远被传染上疟疾这种病俗称“打摆子”,忽冷忽热的,有节奏地发作,很是痛苦,经常会死人的。现在这个病在全球还肆虐,非洲的一些地方还是重灾区,古代一般的中医治疗这个病的疗效也不是很好,但王孟英的治疗效果却特别的好。他按照温病学家的思路,把疟疾按照湿温、暑热、伏邪等给分类,然后用治疗外感病的方法“清其源”,就治好了
   1817 年,印度加尔各答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霍乱流行,这次流行史无前例,死亡无数。后来,霍乱病毒随着商船,漂洋过海,来到了卫生条件很差的江南地区。霍乱是有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在我国今天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它的特点是起病急,腹泻剧烈,同时呕吐,并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循环衰竭,是一种能够很快导致死亡的传染病。今天霍乱仍然是全球严防死守的传染病,1991 年在美洲大爆发,就报告了40 万个病例。现代医疗系统可以通过卫生防疫设施来阻止霍乱的流行,比如清洁水源,但是在治疗方面仍然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是进行补液等支持性治疗,抗生素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1837 年的夏天,霍乱开始在杭州流行。王孟英陆续接到霍乱患者的报告。等到他来到上海,已成大疫,“死者日以千人”王孟英刚到上海,就开始治疗霍乱了王孟英有成功救治后,的名声就开始传开了,于是有很多人,患了霍乱,立刻就跑到这里来请王孟英出诊。一开始效果还不错,可是到了夏至以后,天气也热了,内外合邪,这病情可就一个比一个重了 。有位叫做金簠斋的找到了王孟英请王孟英写书总结治霍乱的经验,给各地的医生一个指导王孟英由于太忙,没有立刻做这件事。直到两个月后金簠斋也感染死去 王孟英回到书房,写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一书。提出了许多与现代防疫概念相同的理论,比如他提出预防的重要性,认为水源、空气等的污染是导致霍乱流行的主要因素,他说上海垃圾臭毒都酿成毒气了。护城河藏垢纳污,水皆恶浊不堪一定要“湖池广而水清,井泉多而甘洌”,要在水里放置药物,进行消毒。他还提出了房屋要通风,改善居住条件等预先防疫措施 

 三、舍救人

那时候医生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风险非常大。有个医生,叫余小坡,是个进士,擅长医药,当时也投入了救人的队伍一天,在给人看病回来后,饿了,就随手吃了一小盅的莲子,吃完后,就开始感到不舒服,随即就吐泻转筋, 让人来找王孟英,王孟英还没到呢,人就去世了。不仅医生容易受传染,他们的家人也都是高危人群。王孟英的糟糠之妻徐氏死于霍乱。即使知道如此危险,他也义无反顾。六十一岁王孟英从文献记载中消失了有的人说,是在六十一岁时与霍乱的战斗中自己也被感染,不治去世的,有的说,他活到了八十多岁。两者都没有确切的文献证据。后者比较可信,如果他活到八十多岁,那他还能写出几本医案书来。  

朋友们认为王孟英做人傻,送给他一个外号半痴。王孟英一听,没生气,干脆给自己起了个号,叫半痴山人。他一生救人无数,为中医理论的最终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自己却一贫如洗,在杭州连个房子都没有买下,只是居住在父亲的老朋友借给他的房子里,人们在看到医案书中他谈笑风生、雷霆霹雳的时候,却很少有人了解他在背后却是忍饥挨饿、吃糠度日。在看病的同时,晚上却“闭户忍饥”,还写着书,他随息居饮食谱就是在 “悠悠长夜,枵腹无聊”中写成的。书中参考各种古代文献,结合自己以往生活小康时的经验,列举了三百三十多种食物在养生中能够起到的作用,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养生食疗书籍。王孟英自己说自己是:“画饼思梅,纂成此稿”。什么是医道,医道,是一种境界,一种悲天悯人、一心赴救的境界,一种即使你的生命受到了死亡的威胁,你却仍然毫不顾忌地去拯救别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