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推荐:
廉政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专栏

针灸鼻祖皇甫谧

 作者: 管理员  发布部门: 监察审计处  发布时间: 2017-11-03  点击数: 


图片1.png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很有建树,是晋时著书第一人。

            一、名门之后,浪子回头

皇甫谧出身于东汉名门世族,曾祖皇甫嵩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官拜征西将军太尉。后来,皇甫氏族渐趋没落,但朝中仍不乏做官之人,祖父皇甫叔献,当过霸陵令,父亲皇甫叔侯,仅举孝廉。

皇甫谧小时候,过继给叔父,迁居新安河南新安县。叔父、叔母很疼爱他。皇甫谧自幼贪玩,无心向学,人们笑他是傻子。到了十七岁,人高马大,竟未通书史,整天东游西荡,跟村童编荆为盾,执杖为矛,分阵相刺,玩打仗邻居家的斧头丢了、鸡丢了,就怀疑是皇甫谧干的。于是叫来他,问他斧头与鸡的事。结果过了三天,丢失的鸡回来了,斧头也出现了。这样的事对皇甫谧是有刺激,后来他把这些事写进文章去了。但是,当时他还没有清醒过来。

叔母对皇甫谧恨铁不成钢,常常为他的前途而忧虑一天,她把贪玩的皇甫谧赶出家门,想要教训他。皇甫谧到了外边弄来了香瓜、甜果献给叔母,以为孝顺一番,便可以平息叔母的盛怒。谁知叔母更加气愤,接过瓜果,狠狠地摔在地上,说:孝经》上说:只给父母牛、羊、猪的奉养,尚且是不孝。你今年二十多了,不看一点教化人的书,心思尚未进入正道,你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宽慰的啊。 叹息着又说:唉,从前孟子的母亲三次搬迁居处而成就了孟子的大仁,曾子的父亲兑现对小孩杀猪的诺言来教育他,难道是我居家没有选择好邻居,对你的教育有所疏漏为什么你竟这样愚钝不开窍呢!你修养自身,勤奋学习,是你自身的收获,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说着说着就对着皇甫谧大哭起来。皇甫谧终于被感动而振作起来,从此矢志发奋读书 

二、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皇甫谧居家贫寒,他亲自在田间播种与收获,带着经书种田,于是博览通晓各种典籍以及诸子百家之言。为人沉静,极少有非分的欲望,思想高尚脱俗,以写书作为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平民学者,而著书之丰,是魏晋帝王世纪》、《年历》、《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郡国志》、《国都城记》等。他研究史学,把史前史的开端推到了“三皇”时代在文学领域独树—帜,享有盛名,左思写的《三都赋》,经他作序,就洛阳纸贵。他继承了先秦以来一元论的哲学观点,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认为梦幻的出现,并不是因为精神脱离形体而独立活动,只是因为某些因素的刺激,或是情绪变化没有消除,或出于生理器官有病等才做梦。他认为阴阳两气的矛盾中发展变化,促进了万事万物的盛衰荣枯和社会历史的演化和进步,这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三、 针灸之学,传于后世

皇甫谧读书太刻苦太认真了,有人劝他, 这样一味读书,会损伤精神的,健康就会出问题。皇甫谧当时没意识到,只说了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无所谓,继续读书。人送外号“书淫,过分读书的意思。四十二岁前后皇甫谧得风痹症, 半身麻木,右脚偏小,还中了风,耳聋了多日,父兄都不忍心看。他当时肯定忍着剧痛,思考该怎么办,下定决心要学习医学,学习针灸。

对于针灸方面的经验,晋代以前人们已进行了系统总结。如在湖南长沙和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多种周代编写的医书,其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也有许多论述针灸的内容。东汉初期针灸名医涪翁还有《针经》的专述。但是晋代以前涉及到针灸内容的医书深奥难懂还有很多错误重复之处。加上当时用竹木简刻书,书被视为秘宝,普通的人是不易得到的。皇甫谧设法借来了需要的医书,甚至找丞相司马昭借书。通过采取过各种方法,获得了大量的资料。他还常拿自己做实践,有效地就记录下来。

他把古代著名的三部医学著作,即《素问》,《针经》(即《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纂集起来,加以综合比较,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终于写出了一部为后世针灸学树立了规范的巨著——《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也称《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有重大价值的针灸学专著,被人们称做中医针灸学之祖该书共收录穴名349个,比《黄帝内经》多出了189个。明确了穴位的归经和部位,统一了穴位名称,区分了正名与别名。介绍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宫科等上百种病症及针灸治疗经验,并理论上做出阐述,奠定了针灸学科理论基础,直到如今,我国的针灸疗法,虽然在穴名上略有变动,而在原则上均本于它。一千六百多年来,它为针灸医生提供了临床治疗的具体指导和理论根据。 

四、以身说法,反对服散 

西晋时,很多人服用寒食散,也叫五石散。五石散大概是矿物质构成,都有非常热的药性,服下去后,会导致人体产生热量。可能疾病会短时缓解,而长期却会危害,甚至丧命。服用时要用冷水,也因此叫寒食散。还得走步,要把药性发散出来。还要喝热酒,也是为了散热。这个药,当时盛行服用,文人争相效仿,因此丧命的或许有几十万人。何晏是名士,当时长得漂亮有文采,当时人争相效仿他,他就倡导服用它。他说服散不单是为了治病,更能使人神清气爽。这竟然成了时尚。当时皇甫谧也食用了,服完后,身体燥热,一点力气也没有,身体也浮肿了,甚至要自杀。怎么摆脱绝境的呢?他自己思考,喝冷的东西吧,就不停的喝冷水,虽然摆脱点,但是病连绵不断。最后服用寒凉的三黄汤方,腹泻后病症消除了。从此,他把这个方当成看家方,向人推介。晚年写了《解服散说》,把一生经验,总结进了书中,呼吁不要使用寒食散。

五、安贫乐道,不事王侯 

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险恶,名士很少有得善终的。皇甫谧不愿意跻身权贵,踏入仕途,与统治集团同流合污。四十六岁时(公元260年),他已为名声鹤起的著名学者。丞相司马昭多次下诏征做官,他都拒绝了。六十八岁时(公元282),《皇帝针灸甲乙经》刊发经世,皇甫谧去世,其子尊父遗训,择不毛之地,将其俭礼薄葬于塬边。世人称之为皇甫冢子